廉洁典型故事丨杏林春暖 大医精诚——董奉
发布时间:2024-11-21 供稿单位:办公室 动态浏览次数:214

“杏林”作为中医界的雅称,由来已久。人们常以“杏林春暖”“杏林圣手”等称赞医德高尚、医术精湛的医家。说起“杏林”,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,那就是“医仙”董奉。

董奉像(摄影丨段玲)


董奉,又名董平,字君异,号拔乾,东汉末年医学家,侯官县董墘村(今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)人。他与华佗、张仲景并称为“建安三神医”,尽管历史上关于他的详细记载不多,却处处充满传奇色彩。

杏林始祖展示馆


董奉生于三国争雄、瘟疫频发的东汉末年,年少时便矢志学医。他在年轻时曾任侯官县小吏,不久便回乡归隐,拜福山观老道为师,学习养生治病之术。修身养性之余,董奉不忘行医济世,救死扶伤,造福桑梓,不论远近,求医问药者皆能“见者获福”,其仁心仁术广受赞誉。

那时候人们广义上认为,药即毒,毒即药,毒是药物的偏性。《神农本草经》《黄帝内经》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。一天,一位老农的儿子不幸被恶犬咬伤,焦急万分地求助董奉。董奉采取以偏纠偏、以毒攻毒的疗法,竟真的将病人治愈了。自那以后,董奉又用类似“以毒攻毒”的方法,惠及更多病人。

董奉草堂


虽生于乱世,董奉却始终秉持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的济世理念,以一双回春妙手拯救百姓疾苦。诚然,董奉之所以被后世铭记,不仅仅因为他高超的医术,更在于他温暖如春、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。

《杏林春暖》资料图


晚年隐居庐山期间,董奉为当地的老百姓诊病疗疾,行医时从不索取报酬,只需要患者痊愈后在山坡上栽种杏树,重病愈者栽杏五棵,轻病愈者栽杏一棵。因这独特的规矩加之他高超的医术,方圆百里闻讯前来求医问药者不计其数。如此数年,庐山一带的杏树竟已多达十万余株,冬去春来,漫山遍野皆是杏花烂漫。

董奉在杏林中建了座草仓储杏,并置一容器于仓中。每逢杏熟之时,他就会贴出告示:凡有需要杏子的人,每一器谷易一器杏,可自行交换,不必通报。董奉每年将以杏换得的粮食,全都用来救济穷苦百姓和在外赶路缺少路费的人,一年内就散发出去两万多斛粮食。从此,董奉不求名利、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,“杏林春暖”也誉满天下。

董奉山


千百年来,人们从未停止对这位“杏林始祖”的缅怀,故乡长乐的百姓将古槐镇境内的一座大山取名为董奉山,山下建有“杏林始祖董奉草堂”。杏林文化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闽医:“世界法医学鼻祖”宋慈、“万婴之母”林巧稚、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吴孟超……无数“杏林中人”前赴后继,以卓越成就彰显“杏林”精神,无愧于先辈之名。

“杏林春暖佳话千秋颂,丹灶烟浮神医万代崇”,董奉以医术为舟,以仁心为帆,无私奉献。他为后世留下的远不止医学领域的宝贵财富,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。


来源:福建纪检监察、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纪委、福州市纪委监委、长乐区纪委监委、清风福州

供稿:纪委办公室

学校地址: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滨海大道999号